2023年农药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0年全球人口达到78.32亿人,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对粮食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而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农药是不可或缺的农资品,对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因此,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农药需求量有望提高,进而推动农药市场规模稳步扩张。
本文基于最新数据,对2023年农药行业的市场供需情况及发展前途进行了分析。首先,从供给端分析了我国农药行业的产业体系、产品结构、登记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趋势;其次,从需求端分析了我国农药行业受到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影响,以及主要品种的市场表现;最后,从发展前途分析了我国农药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十三五”时期,随着农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药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行业集中化趋势明显。截至2020年,我国农业公司数较2015年下降14.75%;农药行业规模以上公司数为693家,较2015年减少了136家。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农药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强调继续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争取到2025年我国农药行业公司数低于1600家,进一步提升我国农药行业集中度。
产品结构方面,《“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指出全力发展生物农药,逐步淘汰退出抗性强、药效差、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2022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36号》规定禁止生产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原药及制剂产品。
登记管理方面,2022年2月出台的《2020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规定提升公司准入条件,控制农药新增公司数,同时淘汰高污染、高风险的落后产能。
2020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农药产业体系优化,鼓励投资并购,推动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同时退出一批竞争力弱的小农药企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2022年1月《“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指出计划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
低毒、微毒品种占比提升。2013-2021年我国微毒、低毒农药占比持续增加,从2013年的78.3%上升至2021年的85.6%,同时每年低毒、微毒农药新登记数量占当年新增农药登记数量的比率持续上升,2021年达95.9%。我国农药品种中微毒、低毒品种占比逐年增加,农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除草剂是农药中最大的品种,占据了全球农药市场的一半以上。2019年全球除草剂市场规模为344.8亿美元,占全球农药市场的49.3%。
我国除草剂市场规模也较大,2019年我国除草剂销量为86.7万吨(折百原药),占我国农药销量的42.5%。
除草剂中最重要的品种是草甘膦,它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大多数都用在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除草。2019年全球草甘膦市场规模为75.8亿美元,占全球除草剂市场的22%。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和出口国,2019年我国草甘膦产量为48.5万吨(折百原药),出口量为43.6万吨(折百原药),出口比例高达89.9%。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国内外的推广种植,特别是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对草甘膦的需求有望增加。2020年12月,《“十四五”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实现重要作物转基因品种商业化。2021年以来,我国已有6个玉米品种和2个大豆品种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这些品种中有一部分是耐草甘膦转基因品种,有望为未来我国草甘膦市场打开增长空间。
除了草甘膦,另一个重要的除草剂品种是麦草畏,它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大多数都用在水稻、小麦等作物的除草。2019年全球麦草畏市场规模为15.7亿美元,占全球除草剂市场的4.6%。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麦草畏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我国麦草畏产量为12.5万吨(折百原药),销量为11.5万吨(折百原药),出口量为1.8万吨(折百原药),出口比例为14.4%。
随着我国水稻和小麦养殖面积的增加,对麦草畏的需求有望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水稻种植培养面积为3.02亿亩,同比增长0.7%;小麦种植培养面积为3.54亿亩,同比增长0.8%。预计2021年水稻和小麦养殖面积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杀虫剂是农药中第二大品种,占据了全球农药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2019年全球杀虫剂市场规模为231.1亿美元,占全球农药市场的33%。
我国杀虫剂市场规模也较大,2019年我国杀虫剂销量为52.4万吨(折百原药),占我国农药销量的25.7%。
杀虫剂中最重要的品种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它们是一类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棉花、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上的害虫。2019年全球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市场规模为69.2亿美元,占全球杀虫剂市场的29.9%。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我国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量为16.5万吨(折百原药),销量为15万吨(折百原药),出口量为3.6万吨(折百原药),出口比例为21.8%。
随着我国作物害虫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需求有望增长。2020年我国棉花、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上的害虫发生面积分别为1.2亿亩、1.9亿亩、1.6亿亩、2.5亿亩,同比分别增长3.4%、5.6%、4.1%、6.7%。预计2021年作物害虫发生面积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除了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另一个重要的杀虫剂品种是有机磷类杀虫剂,它们是一类具有广谱、高效、低成本的传统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作物上的害虫。2019年全球有机磷类杀虫剂市场规模为19.8亿美元,占全球杀虫剂市场的8.6%。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生产和出口国,2019年我国有机磷类杀虫剂产量为25万吨(折百原药),出口量为16.5万吨(折百原药),出口比例高达66%。
随着我国农药行业的转型升级,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需求有望下降。一方面,由于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高毒性、高残留、易产生抗性等缺点,不符合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方向,因此政府部门将逐步淘汰退出一些老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品种和剂型。另一方面,由于新型杀虫剂的不断开发和推广,农民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依赖程度将降低,选择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的新型杀虫剂。
粮食价格是影响农药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粮食价格上涨会刺激农民增加种植培养面积和投入强度,从而提高对农药的需求;反之,则会抑制农民种植积极性和投入水平,从而降低对农药的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999万吨,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但由于受到新冠疫情、洪涝灾害、国际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量为71200万吨,超过了产量4201万吨。这导致了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粮食类价格指数为113.,同比上涨13.4%。其中,稻谷价格指数为115.,同比上涨15.2%;小麦价格指数为114.8,同比上涨14.8%;玉米价格指数为121.,同比上涨21.1%。
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植意愿和收入水平有正向的激励作用。随着种植培养面积的增加,对农药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
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其具有抗虫、抗病、抗草甘膦、抗干旱等特性的作物。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创新。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进口国,但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国际服务贸易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进口了9560万吨转基因大豆和700万吨转基因玉米,分别占全球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进口量的60%和17%。而在国内种植方面,目前只有抗虫棉花和抗虫玉米获得了商业化批准。
2020年12月,《“十四五”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实现重要作物转基因品种商业化。2021年以来,我国已有6个玉米品种和2个大豆品种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这些品种中有一部分是耐草甘膦转基因品种,有望为未来我国草甘膦市场打开增长空间。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对农药需求的结构也会产生影响。一方面,由于转基因作物具有抗虫、抗病等特性,可以降低对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可以使用草甘膦除草剂进行除草,可以提高对除草剂的需求。因此,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国内的推广种植,农药需求的结构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全球人口增长是影响农药出口需求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全球人口增长会导致全球粮食需求增加,从而推动全球农药需求增加,进而带动我国农药出口需求增加。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0年全球人口达到78.32亿人,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粮食消费量为28.6亿吨,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1.4亿吨,到2050年将达到34.9亿吨。
为了满足全球粮食需求的增长,全球农业生产必须提高效率和产量。而农药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的重要手段,其需求也将随之增加。2019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为699.8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年将达到74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和出口国,其农药出口需求受到全球粮食需求的影响。2019年我国农药出口量为125.5万吨(折百原药),占我国农药产量的37.8%。预计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增加,我国农药出口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全球粮食短缺是影响农药出口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全球粮食短缺会导致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从而刺激各国增加种植培养面积和投入强度,来提升对农药的需求;反之,则会抑制各国种植积极性和投入水平,以此来降低对农药的需求。
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洪涝灾害、国际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粮食供需平衡出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紧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为27.7亿吨,同比下降1.3%;而全球粮食消费量为28.6亿吨,同比增长1.9%。这导致了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12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为107,同比上涨18%。
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各国种植意愿和收入水平有正向的激励作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主要作物种植培养面积分别为:水稻1.61亿公顷,同比增长0.7%;小麦2.22亿公顷,同比增长1.3%;玉米1.91亿公顷,同比增长1.4%。预计2021年全球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对农药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
我国农药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产品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毒品种,发展绿色、低毒、高效的农药产品。预计到2025年,我国农药原药产量将持续下滑,但产品结构将优化,低毒、微毒品种占比将提升。
同时,我国将鼓励农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
我国农药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强新型农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药的安全性和效果。主要方向包括: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来源于生物或者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是未来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将大力发展生物农药,预计到2025年,我国生物农药产量将达到10万吨(折百原药),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5%。
新剂型:新剂型是指与传统剂型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效果的农药制剂。新剂型包括水分散颗粒剂、水溶液剂、水乳剂、悬浮剂等。新剂型具有用量少、效果好、残留低等特点,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我国将加强新剂型的研发和推广,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剂型产量将达到30万吨(折百原药),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15%。
新化合物:新化合物是指具有新颖结构和作用机理的化学合成农药。新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是提高农药作用效果和降低环境风险的重要途径。我国将加强新化合物的研发和申请登记,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化合物数量将达到20个以上。
我国农药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农药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主要方向包括:
国内市场:利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等机遇,增加国内农药需求;同时,利用新型农药、新剂型等创新产品,提高国内农药需求结构;此外,利用电商、社区等新型渠道,提高国内农药销售效率和服务水平。
国外市场:利用全球人口增长、粮食短缺等机遇,增加国外农药需求;同时,利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等手段,提高国外农药需求质量;此外,利用“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政策支持,提高国外农药市场开拓能力和合作水平。
我国农药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面临更高的政策法规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监管标准,增加企业成本和风险。主要方面包括:
产业结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强调继续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争取到2025年我国农药行业企业数量低于1600家。这意味着我国将淘汰一批竞争力弱的小农药企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产品结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农药,逐步淘汰退出抗性强、药效差、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2022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36号》规定禁止生产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原药及制剂产品。这意味着我国将淘汰一批高毒性、高残留的老旧杀虫剂品种和剂型,提高产品结构要求。
登记管理:2022年2月出台的《2020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规定提高企业准入条件,控制农药新增企业数量,同时淘汰高污染、高风险的落后产能。同时,加强对新化合物的登记管理,提高登记标准和审批效率。这意味着我国将提高对农药生产和登记的监管标准和效率,增加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我国农药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面临更严的环境保护要求,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提高企业环保责任和压力。主要方面包括:
污染防治:《“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强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提高农药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同时,加强农药使用过程中的残留和中间代谢物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农药使用者的安全使用意识和能力。这意味着我国将加强对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的监管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环保责任和压力。
资源节约:《“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推进农药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推进农药使用者节水节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意味着我国将推进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节约,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农药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国内外竞争对手,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主要方面包括:
国内竞争:随着我国农药行业的转型升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头部企业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同时,随着新型农药、新剂型等创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推广,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等因素将成为影响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
国外竞争: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长,全球农药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张,为我国农药出口需求带来机遇。但同时,也要面对来自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强劲竞争对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农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和影响力,对我国农药出口市场构成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农药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产品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毒品种,发展绿色、低毒、高效的农药产品。预计到2025年,我国农药原药产量将持续下滑,但产品结构将优化,低毒、微毒品种占比将提升。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农药需求受到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影响。国内方面,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和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的推进,种植培养面积有望增加,对农药的需求有所提升。国外方面,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短缺,对我国农药出口需求有所支撑。预计到2023年,我国农药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出口比例将继续较高。
从发展前景来看,我国农药行业将保持稳定发展,但增速会趋于平缓。在政策法规、环境保护、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药行业将面临更高的准入门槛和更严的监管标准。同时,我国农药行业也将抓住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开拓市场等机遇,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规模的公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